【2024秋拍】仇曉飛《國營物》北京中國嘉德2128萬元刷新個人紀錄
快訊,2024年11月18日,中國嘉德「當代藝術夜場」正式舉槌,仇曉飛《國營物》估價 CNY 4,500,000-6,500,000,以 CNY 18,500,000 落槌、加法 CNY 21,275,000 成交,成交刷新個人拍賣紀錄(打破了2023年6月13日,中國嘉德 北京《透視》CNY 5,980,000 保持的紀錄)。
仇曉飛早期繪畫以厚塗技法爲主,主題常常來自個人生活,從私人日記、家庭相冊到日常用品,以及從記憶、夢境和大眾媒體中的圖像裏衍生而來的場景。在完成了最初的起始意義後,仇曉飛在2010年的展覽「登樓已去梯」表現出打破現成圖像對繪畫束縛的決心。不再專注於重建個人記憶,轉而映射出對於社會的關注,以及對大眾心理影響之探索的深切興趣。這多少與仇曉飛的個人經歷有關,他有一位飽受精神疾病困擾的親人,常因爲社會政治性的傷痛而備受煎熬。在花費了大量時間閱讀她的筆記和文字之後,仇曉飛用繪畫對文字中那些感受、知覺和社會印象進行了視覺翻譯。
完成於2010年的《國營物》正是此階段的標誌性創作,也是像徵了仇曉飛創作更進一步,破繭而出的重要畫作。
《國營物》這件巨幅油畫源於仇曉飛幼年時的一張照片,質感粗糲又斑駁不均的黑白傢俱遵循著嚴格的對稱原則,安全而穩定。這是1950年代中國工人階級家庭的典型樣貌,甚至到了藝術家童年時的1980年代也隨處可見。藝術家將照片鏡像化,象徵著時代的劇變和翻轉,曾經的憧憬和安定逐漸變成了一種精神上的惶惑感,滲透到家庭中。
隨著上一代人的挫折感與失落感的蔓延,惶惑逐漸累積了一種病症,就像是一個龐大的精神廢墟,又帶著些個人記憶的溫情。這些矛盾複雜的情緒構成了這件作品的核心之一。 在畫面處理上,前景的「桌面」向後退縮,使「正對著」我們的那片「桌布」強烈地凸起,這種凸起既是視錯覺的,也是實感的,既來自透視法與光影法,也來自加厚的顏料與加劇的筆觸。
更耐人尋味的是,桌上的圓錐體變成了畫面中跳突的異數。褪色的紅色與肉色相結合,讓它在黑白的無人畫面中篡奪了人的物性,又由於反透視的原因,令圓錐體在質感與空間上都更接近觀者,它像是一個竭力「伸向」平面之外的刺,要戳破某個來自歷史迷思的夢。整幅畫也因此產生了正負兩股力量,如果說這個房間屬於集體主義時代的陳跡,那麼圓錐體來自誰呢?是畫家本人嗎?還是來自現實世界? 突兀出現的圓錐體,大大拓展了仇曉飛繪畫的精神領域。
也是從2010年開始,各種幾何體成爲了他繪畫中反復出現的意象。在中國的美術教育系統內,幾何體一直是訓練初學者如何理性的觀察、分析、認知、再現現實空間的教具。從這個角度說,幾何體也是一種秩序、規則與模式的象徵物,暗示著某些「革命話語」般的外在控制已經轉換爲我們內心難以祛除的自我審視。
對於曾在美院系統經歷了八年訓練的仇曉飛而言,這種重複訓練給他留下了持久、劇烈的印記,也是他所試圖反抗的。但據他所說,這又矛盾地成爲了一種慰藉的來源,甚至是一種引誘和試探。
《國營物》解構了空間和透視的邏輯,埋藏著不安的心境並喚起精神分裂而又神秘的敘述,這不僅與藝術家痛苦的家庭史相關,同時也是一種普遍意義上搖擺震蕩的集體意識。仇曉飛將現實與記憶、歷史與文獻之間恆定的關係打亂,通過非理性的組合來焊接“過去和現在,將它們完全溶解在同一時間流中”,從而“讓最平庸的現實看上去神奇,而最離奇的虛構看起來真實。
打破了2023年6月13日,中國嘉德 北京 《透視》 CNY 5,980,000保持的紀錄。
關於藝術家
中國藝術家,出生於黑龍江哈爾濱,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N12藝術團體的重要成員,現居北京。藝術實踐涉及油畫、水彩、立體繪畫雕塑及裝置等多個領域。他將概念與美學以獨特的方式連結在一起,作品很大程度上關心的是被感知的物質材料所扮演的角色、記憶與歷史之間的關係、生活經驗的主觀性質等等。
更多全球藝術市場的最新動態請持續關注 ArtPro。
更多拍品詳情請點選專場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