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 | 孫一鈿首次巴黎個展「很久很久以前」展期至11月24日十件新作備受矚目
施博爾畫廊於10月18日在巴黎空間呈現了孫一釹(Sun Yitian)在畫廊的首次個展「很久很久以前」(Once Upon a Time),共展出十件新作。
孫一鈿擅於在繪畫中表現各種被放大的批量生產之物,“人造物”的系列創作基於藝術家佈置創造的場景,在斑斕的丙烯顏料描繪之下,畫布中央的充氣玩具或被切斷的玩偶頭部,常帶有因閃光燈照射而產生的光影。
展覽「很久很久以前」帶來了一組最新繪畫作品,它將孫一釹長期以來分開創作的「人造物」和「自然物」系列更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對藝術家而言,這兩個系列的作品呈現了不同的創作方式和情感溫度。 「人造物」著重於描繪流水線生產下的「物」的靈韻,抵抗任何的文學性與敘事性,而「自然物」則更著重於自然景象的重組與再現,是藝術家之前未曾廣泛展出的系列。
孫一釹的新作將並行的「人造物」和「自然物」系列趨近於一個點中交會。我們在其中可以看到畫中形象更廣義的平滑,它們和善而不加掩飾展露「美」、唇部豐滿但眼神空洞。透過作品《美杜莎》(Medusa)和《酒神》(Dionysus)中對希臘神話人物的描繪,孫一釹探索了她個人由全球化脈絡和古典美術教育所塑造的視覺和生活經驗。在《美杜莎》中,她將兒時看到背包上的范思哲標誌的記憶與成長過程中西方藝術史和圖像學的研究聯繫在一起,探索商品符號到文化符號的轉換。 《酒神》中的藤蔓葡萄,或是《美杜莎》中的蛇髮等元素都是高度圖示化的產物,它拒斥文化歷史意涵的表達,而僅僅是再現畫面中的「人物」的物質感本身,作品中人物冷漠的睨視透露出與畫外現代社會的疏離。
作品《遊物》(Cruising Creatures)靈感來自法國前衛鞋履設計師安德烈·佩魯賈(André Perugia,1893-1977 年)創作的一幅標誌性鞋履畫作,是孫一釹多層次意義表達方式的又一例證。這款鞋於1955 年生產,其設計參考了法國藝術家喬治·布拉克(George Braque)在20 世紀40 年代創作的靜物系列繪畫《黑魚》(Black Fish)。這個造之再造的人造物被放置在孫一釷根據父母去東海旅行時拍攝的照片而創作的風景中,個人想像、藝術史參考和時尚雜糅在這個現實的場景之中,猶如置身於一座奇異荒島。
宗教崇拜同樣被嵌入對圖像的多層理解中,作品《瓷母》(Porcelain Mother)中小塑像可以被解讀為天主教的聖母或佛教的觀音。它描繪的是大量生產的物品,還是博物館獨一無二的珍藏,這種模糊性是孫一釹有意為之,它背後的問題也正是藝術家創作實踐的核心:主題的來源是否真的重要?山寨的背後是狂歡式地模仿還是對於堅實傳統的戲謔性解構。
同時,孫一釹的新作繼續探索了中國和西歐文化中不同的原創概念。她理解藝術創作的存在沒有固定意義,作品《你緊握住我的心》(You Hold My Heart Tightly)以20世紀早期巴西藝術家伊斯梅爾·內裡(Ismael Nery,1900-1934 年)的一件繪畫為靈感來源,並從當代視角對其進行了重新想像。這位名不見經傳的超現實主義畫家去世時年僅33 歲,與孫一釹現在的年齡相仿,因此這件作品也可視為是一次跨越時間和文化的致敬。
孫一釹對圖像和技巧的掌握,展現了她對繪畫符號的巧妙運用。作品《很久很久以前》(Once Upon a Time)描繪了一位年輕女子,她有著波提切利式的長髮,背景是樹木剪影的夜景。表面上看,孫一釷借鑒了西方歷史上的肖像畫風格,但在描繪人物的細節時,又使用了傳統的中國畫的技法。如畫中女子飄逸的頭髮,孫一釹就借鏡了中國南宋畫家馬遠(1127-1279年)在《水圖》(Water Studies)中的表現手法。而作品《城堡》(Castle)中,孫一釹以一幅18世紀描繪了英國沃里克城堡周圍環境的風景畫為來源,將充氣玩具城堡取代了該諾曼式建築,藝術家將前景中的樹木用毛筆的皴法取代了傳統的西方繪畫光影體積的描繪。
也許是為了類比作品中描繪大量生產的玩具所獲得的獨特性,孫一釷大膽嘗試了可能被認為是老套乏味的圖像,即月光下的天空。藝術家認為可以自由地重新描繪這個主題,而作品《月夜》(Moonlit Night)結合了這種熟悉感和新鮮感,就像天空一樣,既古老又永遠在當下。
更多2023年全球藝術市場的最新動態請持續關注ArtP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