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蘭西斯·培根 | 拍賣市場個人報告

2020.06.30 20:00

培根三聯作《啟發自艾斯奇勒斯<奧瑞斯提亞>之三聯作》,以84,550,000美元在紐約拍出,培根有限的創作生涯,共畫出28幅三聯作。2014年培根的三聯作首次現身拍賣場,此前也只上拍過5幅,在培根作品Top10中,這5幅都榜上有名。這次上拍的作品,就是市場上迄今為止第6幅三聯作,而該作品也刷新了藝術家個人Top3。培根在1979年曾說過:“三聯作是我最喜歡的事情,就我的作品質量而言,我常常覺得也許是三聯作質量最好。”而高價則是市場給予三聯作最好的反饋。

這幅三聯作的靈感源自公元前五世紀由艾斯奇勒斯譜寫的古希臘悲劇三部曲。雖然艾斯奇勒斯是培根很多作品的靈感來源,但《啓發自艾斯奇勒斯<奧瑞斯提亞>之三聯作》是唯一一幅以艾斯奇勒斯命名的作品。該作品自1984年被挪威收藏家在倫敦馬勃洛畫廊購買後,一直保存於奧斯陸的阿斯楚普·費恩利博物館,這是36年來首次上拍。

接下來Artpro將與您一同回顧培根的一生,深入了解其創作背景,以及不同時期的經典作品和創作風格。

法蘭西斯·培根個人報告

1909 - 1992

法蘭西斯·培根是一位於1909年出生在愛爾蘭的英國畫家,是英國20世紀最著名畫家之一,也是同名英國哲學家的後代。他畫作風格怪誕,故意把人醜陋的面貌和痛苦掙紮的表情強調出來,以粗獷、犀利、具強烈暴力與噩夢般的圖像著稱,中後期作品主體為在狹小玻璃或金屬幾何籠子里的抽象肖像,背景通常為極平坦的平面。培根的作品在他生前達到100萬美元,去世後卻飆升至千萬,乃至上億美元。培根作品的Top1《弗洛伊德肖像習作三聯畫》以1.42億美元位居世界天價藝術的Top5。

培根83年的生命旅程有60多年都與藝術息息相關。而他真正專註於繪畫要從1944年開始,縱觀其近50年的創作生涯,幾乎每10年可以算作一個時間節點,將它的藝術生涯分割成5個階段,即1940年代及以前、1950年代、1960年代、1970年代、1980年代及以後,每個階段都各有其特色。其中以1960年代的作品成交總額最高,其次是1970年代,然後是1950年代,1980年代緊隨其後。五百萬美元以上成交的作品共68件,1960年代就佔去30件,1970年代18件,1950年代14件。(數據統計截止2019年)

左:不同時期成交額佔比
右:不同時期五百萬(美元)以上佔比

在培根作品Top20榜單中,1960年代12件,1970年代6件,1950年代和1980年代各1件。(數據統計截止2019年)

而從價格指數(2000-2019)來看,雖然仍是1960年代拔得頭籌,但是1960年代、1970年代、1950年代,都呈現超出波動式上漲的趨勢。

藝術家不同時期的風格特色及代表作:

1940年代及以前 探索中確定職業道路,風格獨特小有所成

1909年,法蘭西斯·培根出生於愛爾蘭都柏林一個英格蘭人家庭。父母都是貴族,但培根的童年過得並不美好,他曾說:“童年就是藝術家的一生”。1929年培根開始接觸油畫,他自學成才,這時的作品向畢卡索和超現實主義學習。1933年,培根便因一幅《受難者》在倫敦藝術界引起了關註。但由於這一時期的風格沒有達到一致性,成功並沒能延續,在隨後幾年培根作品受到抵制,以至於他幾乎放棄繪畫,1937年至1943年期間創作的作品至今沒有存世。

直到1944年,培根又一次拿起畫筆,這時他的《三幅十字架底座人物研究》於1945年4月在倫敦的莱弗尔畫廊首次展出。這幅畫預示了他成熟風格的開始。橘黃色背景上三個尖叫和蠕動著的灰色生物,觸動了飽受戰爭摧殘的觀眾的神經,這件作品徹底震驚了當時的藝術界。對培根來說,它們代表了埃斯庫羅斯的希臘悲劇《俄瑞斯忒亞》中的尤門尼德。這幅著名的三聯畫體現了培根在英國藝術界的突破,也是他明星生涯的起點。藝術家本人在餘生中對這件作品評價很高,並否定了他之前的任何作品。

然而,培根很快就拋開了它的線性風格,轉而採用了更加粗獷的方式,他有了新的崇拜對象——沙伊姆⸱蘇丁,而培根作品在氣質上也與沙伊姆⸱蘇丁有相似之處。他們都用痛苦的眼光看待世界,把人物所傳達的緊張、痛苦和恐怖的感受,鋪陳於畫面。如1946年所做的《繪畫 1946》,就是十分典型的作品。

緊接著,1940年代末期——1949年標志著培根創作發展的一個關鍵轉折點:肖像成為他的主要主題,也是他未來所有作品的焦點。

1950年代 肖像畫成為創作主題,癡迷教皇

此時,培根的畫作風格,已經基本固定,1950年代,他癡迷的主題是教皇。他以西班牙畫家委拉斯開茲的名畫《教皇因諾森十世》為本,改畫成 50多幅肖像研究的變體畫作品,這些生動而有力的變形使教皇不可一世的統治變為惡魔的形象,這批作品尺寸較大,表現之鋪陳壯麗。

憑借繪畫作品的獨創性和有力的風格,培根又一次震驚藝術界。這些畫作中自由、富有態度的筆觸再次呼應了培根對沙伊姆⸱蘇丁的崇拜。

這些教宗繪畫和看起來和宗教完全無關,這是培根的執著與迷戀,培根曾說:“因為我認為那是有史以來最好的畫像之一,它為我開啓了各種感情和想象的領域。” 該時期中以1952年的《頭像習作》價格最貴,這幅作品也是最標誌性的6幅教皇系列作品之一。

1960年代 從生活取材,癡迷身邊人

此時期,是培根創作的黃金時期,1962年,培根在倫敦泰特不列顛美術館舉辦了回顧展,為此他及時完成了《關於受難的三項研究》。這是他十分珍視的十字架主題,它的历史、文化和宗教內涵是 "一個宏偉的支架,你可以在上面掛上所有類型的情感和感受"。《關於受難的三項研究》標志著這個主題在1944年之後,又重新回到培根的作品中。該作品目前在所羅門·R·古根海姆博物館。

不過,這一時期,培根似乎更接地氣了,更多的是繪畫身邊的人,他曾說,他更喜歡畫自己熟悉的人。這時期他作品中有許多坐像,如亨利埃塔·莫雷斯、伊莎貝爾·羅斯特霍恩、盧西安·弗洛伊德等,都是他的好友,藝術家生涯最貴作品就是為好友弗洛伊德所畫的三聯作。

即使是熟悉的人,他也並不會直接畫下他們生活中的樣子,而是拍下照片,用照片作畫。1963年,一個新的繆斯進入培根的生活和藝術——喬治·戴爾,他的新情人和搭檔,也成為後來許多畫作的主題,如1963年《喬治·戴爾肖像三習作》和1966年的《喬治·戴爾說話的肖像》。

從1950年代的教皇到著名的藝術人物、朋友和戀人,培根的畫面都中充斥著富有肉感、尖叫著的扭曲人像,獨特的畫作風格讓他擁有了更多的支持者。

1970年代 痛失愛人 癡迷自畫像

風頭正勁的時候,一場悲劇發生了,1971年,培根的繆斯戴爾離開人世,在隨後的幾年里,培根畫了一組 "黑色三聯畫",如1975年《自畫像三習作》,以表達自己的悲痛和對愛人的紀念。

由於周邊愛人、朋友不斷離去,培根開始癡迷於畫自畫像,他曾說: "周圍的人像蒼蠅一樣死去,而我已經沒有人可以畫了"。也許對於這位年邁的藝術家來說,自畫像也提供了一種面對自己死亡的方式。該時期,拍出的高價作品也幾乎都是自畫像,比如1975年的《自畫像》。

老天爺對這位藝術家還是偏愛的,1976年,培根結識了約翰·愛德華茲——培根的新愛人,從那時起他的自畫像開始變得色彩鮮艷,畫作風格與之前相比有明朗的趨勢。

1980年代以後:風光無限 從猙獰到平靜

1980年代,培根已聲名鵲起,世界各地的知名機構都為其舉辦個展。1985年,泰特英國美術館為他舉辦第二次回顧展時,時任館長艾倫·博尼斯爵士宣布他是 "最偉大的在世畫家",如今已年過七旬的培根正處於聲望的巔峰。與約翰·愛德華茲在一起後,培根開始頻繁地為他作畫。《約翰·愛德華茲肖像三習作》就是其中最經典的一幅作品,它以8,000萬美元的高價位居藝術家Top4.

年邁培根並沒有止步於他的聲望之中,他繼續發展著他的畫作。此時,培根的畫布變得更加簡約,背景往往被縮減為單色平面,主要是明亮的橙色和熱粉色,有時是米色和淡藍色,似能看到其偶像梵谷的影子。

這一時期,抽象的透視線和 "空間框架 "仍然只能提供糢糊的深度和空間指示。對人物的強調被放大了,在其他任何時期都沒有如此明顯和直接地將構圖重點放在被描繪的主體上。畫面中的主人公同樣也變得更加安靜。他們常常是坐著的,安詳的,與前幾十年相比,培根用較少的筆觸和較平坦的水墨畫來表現他們。



蘇富比 紐約

當代藝術晚間拍賣
2020.06.29 19:00
約克大街1334號 紐約


以上只是培根作品在藝術市場的一個局部。如今,培根的作品讓很多藏家在拍場上為其一擲千金,看完他的一生你是否已對他的作品有更多理解?以下是培根的整體數據,可更全⾯、深入的了解藝術家在⼆級市場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