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Pro藏家對話 理想主義者杜傑如何打造超級藏家烏托邦

2021.09.27 15:30

2021年9月,北京最美的秋季,密雲水庫南岸一座私人美術館開始動工。

新冠疫情以來,國內很多私人美術館和藝術機構都面臨巨大的困難,然而北京卻又悄悄啟動一家新的私人美術館。這座美術館的奠基之時,也是藏家杜傑的藝術烏托邦開始實現的一刻。 “烏托邦”,一方面是一個物質建築空間,另一方面是一種理想主義的精神追求,這種合體將在私人美術館的建立過程中,而悲情色彩也伴隨著烏托邦的世界中。  私人美術館到底是藏家們的精神花園,還是一個燒錢無底洞呢? 2021年9月18日,在子岸當代藝術美術館舉行開工奠基儀式之際,ArtPro 對話藏家 杜傑 ,暢談 “他創建這家美術館的初衷和他的理想”。

受訪人:收藏家、投資人、廣東時代美術館董事、北京木木美術館理事杜傑先生 (後文簡稱 杜傑)

採訪人:謝慕  李帥 (後文簡稱 ArtPro)

杜傑

PartⅠ 、一個執著的人  在做一件極難的事兒

杜傑,從2017年加入廣東時代美術館做董事、2018-2019 年做北京掩體空間和外交公寓12號贊助人、2020 年到今天又是北京木木美術館創始理事,從2016年步入收藏一開始 ,他一直都在中國最核心的藝術圈內   通過這些在國內極具影響力的美術館空間參與和工作  積累自己體系化的學術研究和收藏經驗。

朋友經常評價杜傑說,他就是一個執著的理想主義者,他要做的事兒極難但通常也偉大 。這個美術館處處會是他的氣息,這是一個一直追求極致的處女座。

Part Ⅱ 、美術館是超級藏家的烏托邦

ArtPro:為什麼會想做美術館?介紹一下成立美術館的初衷?

杜傑:美術館是一個超級藏家的終極夢想——能夠把自己的理想和品味分享給大家。從2016年春天收藏開始到今天,隨著對當代藝術的理解越來越深入,對當代藝術理解的碎片可以逐漸連成體系,於是在一個固定的空間裡,呈現自己的想法和藏品的衝動越來越強烈。我理解的做一座美術館本身就是創造一個作品,是一個理想主義的代表。

2017年在六環外順義的白馬藝術區租了一個空間,來專門展示我的私人藏品,這是我對私人藝術空間理解和嘗試的開始。 2018年底, 終於北京密雲水庫南岸附近尋找到現在佔地近14畝的院子。

子岸當代藝術美術館周邊的幽美環境

在整個美術館的空間設計是由青年設計師梁琛主理,1500平方米的展覽空間作為美術館主體,800多平方米的半覆土地下建築作為藝術家駐地和工作室。為了讓藝術園區的生態更完善,客房 餐廳 咖啡廳公共圖書館將對客人開放、還會在美術館附近專門為年輕人設立一些營地、帳篷。

左:杜傑    右:梁琛

ArtPro:為什麼會選擇在密雲,而不是在市中心,會不會影響美術館的公眾性?

杜傑:我選擇的地方肯定是令人驚喜的。 初次見到這個地兒的時候,雖然是一座已經非常破敗的別墅,但是我認為周圍的這個環境,這片地兒未來必然是一座美術館。這裡位於京承高速18出口  ,距離798僅有一個小時多一點的車程的空間。遠離城市中的喧囂,不同於傳統的白盒子, 我們不太擔心距離會影響一個美術館的公眾性,子岸當代藝術美術館是一個藝術的世外桃源,世界上很多這樣的美術館,每年以其精彩的藝術展覽內容和體驗吸引著藝術觀眾千里迢迢去到那裡,感受藝術的魅力。 哥本哈根的路易斯安娜現代藝術博物館和豪瑟沃斯的薩摩 塞特空間(Somerset House) 將會是我們很好的研究和學習方向。

子岸當代藝術美術館奠基儀式


Part Ⅲ 、這座美術館是屬於世界和未來的

杜傑不僅是藏家,更是作為美術館的owner,參與了大量的建築設計與研究工作。他希望美術館從建築外觀到展覽內容都是藝術的,美術館本身就應該是件藝術品 。基於多年個人歐洲經商的工作經驗,同時為了將這些複雜的想法完美融合在一座建築中,他自己花了兩年的時間   去歐洲各地參觀美術館和他喜歡的建築設計師作品:

  • 歐洲美術館建築學習之旅。 2019年,杜傑從意大利威尼斯出發,開車一路去看卡洛 斯卡帕設計的包括奎恩基金會空間  維羅納博物館,研究藝術品在一個空間的陳列  。驅車去瑞士山谷裡感受卒姆託的瓦爾斯溫泉、德國科隆的瓦倫巴美術館 ,去法國勒·柯布西耶的作品朗香教堂,深入研究美術館建築的光影空間。
  • 與設計師的融合。 幫助設計師理解當代藝術,包括經典和永恆的呈現,杜傑希望子岸當代藝術美術館建築本身的設計就是一個吸引人的作品,不是對原有空間的改造,它屬於未來,既復古又當代。
  • 細節控。 在美術館的設計期間,杜傑的包裡時刻裝著一把捲尺和一把電子量尺,隨時隨地測量各種數據,精確得感知作品在空間的各種感受,包括每一寸光影。杜傑渴望建築一切美好的細節與作品融合在一起,不斷積累對建築設計的理解。
子岸當代藝術美術館模型
來自 青年設計師梁琛

ArtPro: 子岸美術館中,藝術是如何發生的呢?

杜傑:從整體來看,子岸當代藝術美術館是由美術館主體建築、藝術家駐留基地、山谷劇場和湖邊碼頭四部分構成。未來,我們會特意將一件英國藝術家的雕塑作品矗立在湖邊的高大松樹旁邊,相信每個來到子岸當代藝術美術館的人都會靜靜地待在這裡,深入思考當代藝術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係 。

Artist: Antony Gormley
Title: Another Time XIX
Size. 192 x 56 x 35cm
Medium: Cast Iron
Editions. 5/5
Year: 2013

美術館會有4種不同形式藝術的發生地:

  • 湖面碼頭計劃做一些試驗性現代舞蹈的演出。
  • 山谷劇場將會是音樂藝術家特別喜歡的地兒。
  • 主建築內會做常規的當代藝術展覽 。
  • 駐留基地每年將會邀請不同國家和地域的藝術家來進行駐地創作,美術館希望能給他們提供做學術研究和展覽的平台。

ArtPro:作為一位藏家,您認為運營一座美術館最重要的素質是什麼?如何保證美術館的持續運營? ?

杜傑:最重要的當然是品味。 Owner的品味不行,美術館規模再大都沒有用處。我們要讓每一個展覽都很吸引人、讓參觀者覺得不虛此行。希望美術館作為一個穩定的空間平台, 去展示我們多元的、立體的對藝術思想的理解,把這裡變成藝術發生和再創造的地方,幫助一些正在成長的藝術家,這應該是一批超級藏家的夢想。

美術館建設對資金要求很高,只是固定資產的投入都需要上千萬。在運作上,我們自己的金融公司和實業公司會做為主體來支持藝術館持續的運營。

ArtPro:子岸當代藝術館,接下來和未來有什麼規劃嗎?  
杜傑: 未來子岸當代藝術美術館每年會做兩個常規展覽,每季度做一個項目當代藝術、舞者、建築師、音樂家 四個方向,每個項目都會有自己的使命,通過項目和策展,給藏家和藝術愛好者更多的思考和深入的討論。

開幕首展:我們會邀請 6-8 個年輕藝術家,參與美術館後期的設計,他們的作品會部分永久留在美術館。這個展覽不會是將當代藝術家和建築設計師硬攢在一起,而是藝術家根據分配給他們空間來思考如何創作作品。同時 觀眾將會感受當代藝術家的創作帶給美術館建築本身的生命力。

第二個展覽:“一勺思想” 微信群的藏家收藏展覽  杜傑  李戰豪、鄒元冰、關東元。 近兩年來,我們四位藏家每天都會在一個名字叫做“一勺思想”的微信群裡討論當今藝術家和作品。我希望通過這個收藏群展的呈現,給社會中的藏家和藝術愛好者更具體地對當代藝術收藏的觀察 。

ArtPro:介紹一下您現在的收藏規模,主要在哪裡購藏藝術品?

杜傑:到今天為止,我們已經收藏了兩百多件重要的作品。這5年來,我們不斷地調整收藏策略。從 2017年 我們在博覽會一次購買近20件大作品,到 2019年 之後就開始逐步減少藏品購買數量, 收藏的標準也轉為美術館收藏標準 ,大師傑作和年輕藝術家尖兒貨是我們通常討論的話題。  

從品類來看,以架上繪畫為主,其次是影像和雕塑。我們還收了很多年輕藝術家的創作生涯第一件的影像作品,以此作為對他們的關注和激勵。

王音 Wang Yin
無題, 2014
油彩 畫布 | 210 x 130 cm

收藏的基本原則:

一方面,以質量取勝。收藏藏品不會太考慮商業的關係,很多沒有二級市場拍賣紀錄但卻是藝術史上極重要的藝術家作品,同樣是我們的收藏 。

另一方面,收自己喜歡的作品。全球大多數藏家都會看二級市場買東西,但也許不喜歡。收藏是我們全部的生活方式,我們不喜歡的作品幾乎不會去碰 。

劉野 Liu Ye
窗, 1998
壓克力彩 畫布 | 35 x 25 cm

收藏渠道:

第一,二級市場拍賣,如果要買重量級作品並且資金充足的話,拍賣是很好的選擇; 
第二,一級市場畫廊和博覽會 。  
第三,藝術圈內私洽。

黃永砯  
無題   
2014    
 70 X50 cm

ArtPro: 您是如何在五年內成為擁有美術館的專業藏家?

杜傑:這五年來,我和許多新晉藏家直接從二級市場開始收藏的不同 ,我們是日積月累、將功課做足才開始一件一件從博覽會和畫廊開始買作品

近10年服裝設計團隊工作,使我們積累了豐富的視覺經驗。當代藝術的情緒更複雜、更多層和糾纏,作品必須真實的體現藝術家對生活、思想、精神和社會的理解,才會得到我們的關注和收藏  。

王功新  
幻影  裝置    
2018
25X25 cm

ArtPro: 您有什麼收藏方法論可以與新藏家分享?  

杜傑:收藏要說方法論,其實就只有勤奮一條路可走  。努力去學習、了解藝術家和作品,我生活中大部分時間都在學習和研究藝術,具體點兒說:

第一,要生活在核心的當代藝術圈裡。 很多藏家都在圈外晃,得到的信息大多是被咀嚼過之後的。我個人要花大量時間用於了解一手信息,參觀私人藏家的空間和美術館,或者與藝術家本人接觸,參觀藝術家工作室。生活中還有大部分時間都在關注全球藝術圈,閱讀公眾號、或者朋友聊方法論、討論藝術家和作品。

第二,疫情之前我每年都有近半年在全球看展覽,在國外很少花時間去購物,幾乎所有的時間都給了美術館 畫廊和藝術家工作室。

第三, 對於成名已久而且我之前看過原作的藝術家,通過看照片就可以決定是否買進;對於年輕藝術家,在必須詳細了解藝術家本人之後,才會研究是否進行收藏。去藝術家工作室參觀是非常直觀了解藝術家的方式 。 去年疫情期間 ,我們在北京拜訪了大量的拜訪藝術家工作室,獲得了很多一手的資料 。

閆冰  
被治療的樹幹  
2016   
80 X60cm

ArtPro:您認為,什麼類型的藝術品可以進入到子岸美術館,您收藏的作品跟美術史未來有什麼關聯?

杜傑:這個是討論收藏的方式和標準問題,我經常在問自己和回答別人,這個是很難衡量的。但收藏會有一條主線,“那些探尋和思考當今人類精神生存的主題的作品” 是我們一直在追逐的目標 。

子岸當代藝術美術館從水邊的一方野地到今日的開工奠基,不僅源於杜傑充滿理想主義的執行力,它一步一步的實現從側面也折射出杜傑異於普通藏家的審美和品味,這是禀賦,更是經驗的沉澱。中國的私人美術館起步較晚,雖然最強的美術館在歐洲和美國,但希望子岸當代藝術美術館是屬於世界和未來的。

ArtPro 將持續關注藏家的發展和子岸當代藝術美術館的最新動態,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