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洛德·莫內 | 拍賣市場個人報告

2020.09.24 18:00

莫內一位出⽣於1840年的法國藝術家,是印象派代表⼈物和創始⼈之⼀,“印象”⼀詞就源於莫內所作的《印象·日出》,印象派的理論和實踐大多都由其推⼴。他擅⻓光與影的實驗與表現技法,⽽其最重要的突破是從繪畫的實⽤性到繪畫審美性的轉變,印象派改變了原本畫⾯中陰影和輪廓線的畫法,⽽是追求光影所帶來的的⾊彩變化,莫內的晚期作品更是如此,畫⾯以異常寬鬆的筆法和⾊彩漩渦為特徵,此種畫法甚⾄對20世紀後期出現的抽象表現主義產⽣了⼀定的影響。

1840 - 1926

2019年,莫內晚期作品《乾草堆》在紐約以1.107億美元成交,再次為印象派創造了新紀錄。 《乾草堆》系列主要畫作約25幅,莫內花了很長時間去捕捉與描繪光影及天氣的變化,尤其本作用色極為豐富,由於過分追求光影和色彩忽略了輪廓畫面頗有抽象的意味,乾草堆在陽光下泛出金光,讓整個畫面看起來更動態、活潑。

莫內整個藝術生涯都在觀察光影、記錄光影中度過,但在不同的藝術時期又有不同的追求,我們根據其作品風格和人生經歷,將其創作生涯大致分為四個時期,即巴黎求學時期(1856-1869)、避難謀生時期(1870-1882)、在吉維尼時期(1883-1910)、視力衰退時期(1911-1926),接下來本文就通過對這四個時期的市場表現和創作風格的分析帶您一起更全面立體的了解莫內

高價作品集中於在吉維尼時期,視力衰退時期成交率最高

莫內的畫作一直以來都受到藏家的喜愛,上千萬美金成交作品就有95件之多,從成交總額來看吉維尼時期的畫作頗受藏家青睞,95件上千萬美金成交的作品中在吉維尼時期就佔去60件,視力衰退時期20件,其次才是避難謀生時期。

左:不同時期成交總額佔比
右:不同時期上千萬美金成交額佔比

從作品的上拍量、成交率與平尺價來看,視力衰退時期的成交率在四個時期中是最高的,而平尺價最高的仍然是在吉維尼時期,圖中平尺價的高峰值在一定程度上都和高價作品的拍出有不可分割的關係。就比如巴黎求學時期的峰值年是1869年,而該時期的最高價作品也出現在這一年。

左:不同時期上拍量、成家率
右:不同時期平尺價

從藝術家個人Top10來看,有7幅作品來自在吉維尼時期,2幅來自視力衰退時期,1幅來自避難謀生時期,最高價作品《乾草堆》出自在吉維尼時期。

藝術家個人Top 10

巴黎求學時期價格指數漲幅最大,莫內所有時期作品在紐約成交額最高

從價格指數來說,莫內的4個創作時期其中巴黎求學時期的價格指數漲幅最大實現了20年上漲10倍,且在2018年發生了跳躍式增長,並在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穩居高位。 《坐在特魯威維海灘上的卡米爾》的高價拍出也在一定程度上助力了2018年巴黎求學時期價格指數的跳躍式漲幅。

不同時期價格指數

從城市分佈來看,莫內的所有時期都是在紐約市場的成交表現更好,其次是倫敦。尤其是視力衰退時期,該時期91.81%的成交額都有紐約市場貢獻。

不同時期市場分佈情況

藝術家不同年代的風格特色及代表作:

巴黎求學時期 與眾不同的肖像畫誕生

在一位恩師的鼓勵下,1860年莫內去巴黎的工作室學畫。但學畫之路略顯波折,剛到畫室的莫內便被抽中服役,2年後他以傷寒為由在姨母的幫助下脫離部隊,終於在1862年於巴黎加入了夏爾·格萊爾的畫室。他在那裡與雷諾瓦巴齊耶西斯萊等成為摯友。

雷諾瓦 《莫内在花園裡繪畫》

莫內與這些摯友共同創造了一種在戶外和自然光線下用濃厚的油彩作畫的新藝術手法,後來被稱為印象派,此時的印象派還未真正誕生,這些日後知名的大畫家還被稱為“無名畫家”。

此時莫內已經在沙龍受到好評。他用卓越的技巧描繪了諾曼底海濱變幻莫測的天氣——青綠色和蔚藍色的光線在被光照亮的海面上閃爍,層層壓低的烏雲在其上盤旋。1866年,莫內憑藉一幅風景畫在沙龍取得了更大的成功。接下來,他決定再賭一把,轉而創作人物畫。他把19歲的模特卡米爾·萊奧妮·唐希爾畫了一遍又一遍,卡米爾後來也成為了莫內的妻子。該時期最貴的作品也是一幅卡米爾的畫像,仔細觀察你就能發現,在莫內的畫中陽光下的陰影看上去是藍色的。

这在当时算是一种挑战,當時繪畫主要用來記實,沙龙评委坚信人物画应该描绘身处重要历史事件中的著名人物,而非平凡女子,作画地点也应该在画室內,而非室外。但莫内以及他的同期们,打破了这一点。

避難謀生時期 印象派因《印象·日出》被命名

挑戰總是艱難的,莫內和他的朋友們——雷諾瓦畢沙羅巴齊耶西斯萊塞尚開始遭到各方沙龍的拒絕,莫內的拮据生活從這時開始。由於普法戰爭莫內和妻子不得不去倫敦避難一年,此後莫內與家人定居到塞納河右岸的阿讓特伊這裡雖是鄉間,離巴黎卻只有12.5公里的距離,兩地之間還有聖拉扎爾火車站發出的火車相連,十分便利。

莫內還買了一艘船,並安裝了船艙和放置畫架的台子作為他的移動畫室,在河上描繪它的風光,在此莫內創作了大量作品,該時期最貴的作品是一幅描繪阿讓特伊鐵路橋的作品。

這段生活給了莫內探索不同繪畫技巧的機會,他嘗試了各種不同的筆法、標新立異的構圖和大膽的色彩運用。1872年,莫內以服兵役地勒阿弗爾的風光為背景創作了《印象·日出》,在1874年一次畫展上首次亮相,卻被藝術評論家路易·勒魯瓦以“'印象'派”揶揄他的“離經背道”,而“印象派”這一說法卻得到了一種同類型畫家的認可,印像畫派也由此得名。從此,他們不再是一個“匿名者”的集合,而是一個有名字的團體。

此時,雖然風景很美、畫技提升,但莫內依然沒有得到認可,拮据和勞累讓莫內夫人在生完次子後,因病去世。懷著悲痛的心情,莫內為妻子做了最後一張畫,此後莫內幾乎再也沒有畫過人像。

在吉維尼時期 系列繪畫創作

妻子的離世給了莫內很大打擊,接下來的5年間,莫內為了提高自己畫作的銷量使出了渾身解數。1883年日子稍微富足些時候,他來到了吉維尼,這里成了他最後的固定居所。這所房子座落在連接韋爾農與加斯尼的大路上,有間穀倉被用作畫室,同時亦為果園及小花園,周圍的景觀給莫內的作品提供大量靈感。此時,莫內的作品也被經銷商保羅·杜蘭德·魯埃爾越賣越多,從而改變了他的命運。1890年11月時,莫內已能買得起他的房子與周邊建築了。此時期莫內開始了系列繪畫創作,即在不同的光線和角度下連續畫同一個物體,第一個系列就是我們熟知的《幹草堆》。

不同光影下的幹草堆

伴隨著財富增長的還有莫內的花園,這座花園的靈感來源是日本的浮世繪,這里到處都彌漫著日本藝術氣息,庭園內的小池塘還被裝飾成「水之庭院」,種植了大量睡蓮等植物,池中還有座日本橋,靈感便是源於浮世繪師歌川廣重畫的太鼓橋。

莫內花園與浮世繪中的日本橋對比
莫內花園與畫作對比

莫內持續不斷的建設花園,他每天給園丁寫的指示中包含了精確的種植布局,以及要購買花卉和植物學書籍。因為他喜歡繪制受控狀態下的自然,尤其是他院子及里面的睡蓮與橋。

這一時期,莫內在不同的光線和角度下連續畫同一個物體的系列繪畫創作還有《魯昂主教座堂》,他在不同的角度和一天中不同的時間從20個不同角度對大教堂進行創作。

不同光影下的《魯昂主教座堂》

這一時期他還有《白楊樹》、《國會大廈》、《查林十字橋》等系列作。這段時間,莫內身上漸漸出現了白內障的初步病徵。可以看出畫面中的紅色調越發明顯。

視力衰退時期 病態下的別樣色彩

1912年開始,莫內的創作因視力下降而變得愈發困難。此時期受到白內障的影嚮,他畫中的睡蓮更藍了。

為了治療白內障,莫內使用各種方法,這些眼鏡的鏡片是有色的,以矯正莫內眼中泛黃的世界。當莫內的視力因某種療法得到暫時的改善時,他就會有一種新的緊迫感:“我努力創作,想在什麼都看不見之前把所有的東西都畫下來。”他除了畫池塘,也會探索花園里其他已種滿四季綻放、奼紫嫣紅的花朵的角落。

在其中一些作品里能明顯看出,莫內的眼疾已經影嚮了他清楚觀察和感知色彩的能力。例如,在他畫於一幅被紫籐覆蓋的日本橋里,畫作的顏色已變得古怪而不自然,畫面塗上了數層厚厚的顏料,所用的筆法似乎在狂亂中試圖勾勒變得越來越糢糊的形狀,從遠處看去能分辨出橋的輪廓;但湊近看時,堆積的顏料讓這幅作品看上去更像是彫刻出來的,而不是畫出來的。

1918年11月12日,亦即簽訂第一次世界大戰停戰協議後翌日,莫內決定要創作「和平紀念碑」,當中包括多幅各高2米的巨型睡蓮畫作,並將之獻給法國。法國總理喬治·克列孟梭(Georges Clemenceau)同意這批畫作將會在巴黎杜樂麗花園的橘園美術館展出。莫內逝世後不久(1926年卒,享年86歲,死於肺纖維化),橘園美術館便展出系列中的八幅作品,至今仍然屹立館中。

更多數據報告,您可以點擊下方聯繫ArtPro客服獲取。